由中国吉林网、360影视主办、翠泉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唯一冠名的东北亚微电影节,吸引了国内外2000多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不乏屡获大奖的红色经典影片。著名陕北籍导演何志铭就专门带来《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东方红》两部口碑极佳的微电影参赛。
《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充满了对陕北革命地区的敬意
再现革命时期的真实陕北
《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影片于2016年1月上映,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演绎的是陕北民歌:“阳坬里糜子背坬里谷,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英子由刘春风扮演,婆婆由李智萍扮演。
故事讲述的是,多梦而纯情的陕北年轻婆姨英子,结婚后琴瑟和谐,并有了孩子。不久,丈夫三娃牺牲。英子的婆婆是一个盲人,她担心婆婆无法接受就一直瞒着。她含悲忍痛瞒着婆母,照顾着儿子,支撑着家庭。而在背地里唱出了思念丈夫的歌。婆婆终日不见儿子,而英子又常出门在外,便对英子产生误解。英子的姐姐给她介绍了一块长大的“圪瘩”并一再催促婚期,为了不拖累英子,婆婆最后选择了自杀。
影片最撼人心魄之处是对人性的强调,人物性格鲜明准确,特别是女主人公把隐忍伤痛诠释得很精准,耐人寻味,令人心颤。整部作品故事抓人,讲述精采,语言生活灵动。画面构图(特别外景及空镜)将地域风光充分展示,令人叹服。整个故事风格凄婉,反映出了战争带给妇女的创伤,也讴歌了陕北人民尤其是陕北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该片曾获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导演何志铭出生于1952年,1971年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是西部电影从崛起到走向辉煌的见证者和同行人。从2003年起,何志铭作为《大话新西部电影》的导演,和摄制组一起往返各地,采访了50多位著名的电影人,摄制了这部专题片,将20多年间西部电影的影事精华完整再现。
影片再现陕北各地老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谈及创作《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这部电影的初衷,何志铭告诉中国吉林网记者:“我是地道的陕北人,一直对陕北文化情有独钟,虽然经常离家在外,但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所以接到参与拍摄的邀请后,我特别激动,马上加入其中,希望能为我所熟悉的文化做出一些贡献。”
为了拍摄到最好的镜头、反映最真实的故事,何志铭经常为了一个镜头辗转几千公里寻景,顶风冒雪、熬夜坚守更是家常便饭,最终耗时一年才完成。
“可以说我们是倾其所有。很辛苦,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它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它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尤其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对文化和历史的记录。通过它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何志铭说。
将民歌和微电影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首次尝试。为什么会想到以这样的形式讲述民歌历史?何志铭说,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表现方式,让人们重拾文化。“现在是全媒体时代,各种影视作品非常丰富,但是我们的审美却在缺失。屏幕上不是情情爱爱就是小打小闹,缺少文化内涵。我们的审美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此次做这个题材也是希望告诉大家微电影也能做出宏大题材,展现更多正能量,抢救文化、重拾文化。”
电影《东方红》宣传海报 由李政飞、方小菲主演
《东方红》与故乡血脉相连
何志铭的第二部微电影作品《东方红》,一经上映,便屡屡斩获大奖,在2016年,该片先后获得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丝路青年影像大赛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奖、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男演员奖、第五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海南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优秀奖、第四届平遥国际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该片演绎的是著名的陕北民歌《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事。李有源是葭县山沟里的一位民歌手,他生活贫困,一次竟莫须有地被关进监狱。在狱中认识了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受到了教育。他设法搭救了这位地下党员,后来,这位共产党员成了葭县县委书记,又和他有不少故事发生。李有源亲身经历了旧社会贪官污吏残害人民的恶行和共产党关爱人民的德政。因此,他在黄河岸边的黄土高原上,情不自禁地对着太阳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传遍中国,传遍环宇,成了红色经典歌曲。
《东方红》画面壮阔,气势恢宏;音乐震撼,荡气回肠。通过简单的场景,解读了旷世巨作的起源、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特殊环境等,让我们对耳熟能详的旋律是怎样诞生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全片最后,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播放出《东方红》的主旋律,更是让之振奋不已。让人们感叹:短短几十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貌似普通的画面,也是导演的神来之笔。
在采访中,何志铭告诉中国吉林网记者,《东方红》作为一部经典的红色作品,场面宏大,感人至深,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只是将普通农民创作的《东方红》这个真实故事搬上了银幕,“我与故乡血脉相连,我是用乡愁在创作。”
但何志铭也坦言,在过往的其他作品中,缺少对历史的考究,更缺少对陕北历史的细致描绘,没有歌曲或电影专门去塑造过李有源这个人物。
“这些前辈为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任何人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何志明说,是普通和平凡造就了伟大,不要因为普通而失去信心,参加本次东北亚微电影节,也是希望人们能够走进历史的最深处,继而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情景真实 故事叙述再现劳动人民苦难
要让一词一句都有出处
“火红的太阳渐渐从莽莽群山中升起,破除了陕北高原冬日清晨的严寒,万丈光芒温暖的照在了李有源身上,他面对着太阳热泪流淌。”这是将全片推向高潮的一场戏,何志铭提起这些镜头仍兴奋不已。“太阳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陕甘宁边区与李有源的关系。”何志铭说,只有追寻李有源一生的轨迹,才能让观众理解一个普通农民如何能写出大时代的颂歌。
从陕北民歌《探家》《麻油灯》到《白马调》《移民歌》,《东方红》的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寻找到这一词一句、一声一调的来历,何志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各类专家还有李有源的后人。“最需要下功夫的不仅是拍摄,而是生活原型的历史真实性,并如何与微电影所反映的艺术真实无缝对接。”何志铭说。
抱着这样严谨不苟的拍摄态度,何志铭及剧组人员在黄土高原的刺骨寒夜中等待太阳初升;为了还原场景制作一条标语通宵达旦;在枣树林里补拍夜戏,被扑面的枣刺划伤了脸颊,割破了衣裤……
这些努力,最终使得影片收获了业界与观众的认可。李有源的孙子李锦鹏观看了电影后,眼含热泪地对何志铭说:“反映我爷爷创作《东方红》的影视作品很多,但最真实的还是这一部。”
纵观两部影片,虽然只是微电影,却很有陕北的韵味和元素。影片《东方红》从李有源的成长经历引申出歌曲《东方红》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氛围,主人公的经历是那个年代许许多多陕北人民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主人公才会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改编了原有的歌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东方红》。《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的主人公也是众多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遗孀陕北妇女们的一个代表,她们对中国革命付出太多。影片让人们了解这此历史。导演用朴素的镜头语言真实还原了历史,在服装、化妆、道具、灯光、摄影等方面都让人感到用心良苦,体现出了对陕北故土的了解和眷顾。
优秀红色影片的陆续参展,为本届东北亚微电影节带来了活力,而发现优秀影片,挖掘优秀电影人,也是中国吉林网牵头主办东北亚微电影节的初衷之一。
如果您想观看这两部影片,可在东北亚微电影节官方网站(weidianying.chinajilin.com.cn)“作品展映”专区点击观看,或微信关注“东北亚微电影节”、“中国吉林网”订阅号,分别在“奖项报名”和“微电影节”中,点击“作品展映”观看影片。另外,本次微电影节经过审核的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映。线下展映活动“东北亚微电影长春影展”已经先后进入巴蜀映巷、长春市宽城区兴业街道庆丰社区、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吉林大学等地展映,您可到场参与,观看影片。
中国吉林网记者 路丰源